工业软件选型与应用的误区
工业软件的应用涉及到企业管理基础、软件选型、投入资金、组织管理、实施运维等多重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企业在开展工业软件选型与实施前,需要了解众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及工业软件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与误区,提前制定完备的策略,做好准备工作,避免陷入应用的泥潭。
一、企业在工业软件选型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几大误区:
1、需求定位不明确:企业在工业软件选型之前,一定是要对自身的需求做一个精准的定位,很多企业都会踏入这样的一个误区:即将工业软件细分领域的理念与企业的实际业务脱轨,在需求定位时往往出现需求分析比较浅显,范围比较宽泛,没有针对性,没有结合业务与企业发展战略等问题。这些行为给后期的系统实施与应用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企业在做系统选型时一定要做足有针对性、定位清晰精准的需求功课。
2、需求描述语言IT化:在分析业务需求时,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使用IT语言,毕竟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决策层,对于IT语言并不一定非常熟悉,这样就会导致管理者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企业在做需求描述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让管理者、业务人员、IT人员共同参与,避免顾此失彼。
3、追求功能大而全:在工业软件选型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功能罗列过度,追求大而全的功能,完全不切合业务实际需求。如果在需求定制的过程中忽略了管理现状和业务层次以及信息化应用等实际情况,草率的提出诸多高级功能,则会陷入过多的定制化开发或者很多高级功能毫无用处的境况,造成成本上的浪费,同时也影响到系统.上线后的使用效果,以及带来维护与迭代升级的难度。其实并非软件功能不需要,而应该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理清目前的主要矛盾,解决重要紧迫的问题,因此工业软件选型不可唯功能论。
企业在系统选型中,应将现有系统的应用情况纳入到需求分析中,结合当前企业工业软件的应用现状,充分考虑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明确集成目标与机理,制定集成方案。
4、软件选型由IT部主导:工业软件面向的是企业业务,其核心价值在于支撑核心业务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很多企业认为软件属于计算机技术范畴,选型是IT部门的事,业务部门可以用就行了。实际上,每个部都有自身的业务逻辑、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而IT部门最擅长计算机、网络等IT基础架构的技术,IT部门通常难于判断供应商解决方案的适用性,因此,软件选型的主角应是业务部门,IT部门则是从IT技术方面给予选型辅助,通过两类部门的协作,才能做出准确的选型决策。
二、而企业在工业软件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以下误区:
1、重单元系统应用,轻整体规划与系统集成
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过几年乃至数十年的应用,部署了越来越多的工业软件。这些软件的应用往往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或一类问题,满足某个业务部门或者某个业务流程的需求而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导致系统之间功能重叠、边界模糊、数据来源多样。例如,某企业先后在不同时期、由于不同的业务需求分别导入了ERP、MES和WMS系统,三个系统都有物料管理功能,由于系统边界未梳理清楚,造成部分单据需要在不同部门多个系统之中重复录入,导致应用繁琐、增加人员录入工作量。此外,不断增加的系统间缺乏数据集成规划,往往需要从一个系统中导出数据,供其他系统导入使用,因此容易造成数据不一-致、数据不及时等问题。企业的运营效率不但没有提升,反而给员工带来更多的重复工作,为系统所累,投资完全得不到回报。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此类问题,通过对业务和系统边界的划分,对核心业务数据进行规划,简化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传递的过程,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消除信息孤岛,为企业运营和决策分析提供纸一、致的数据源。e-works认为,企业应明确
业务边界和系统功能边界,构建统一的系统集成方案,可以引入主数据管理系统(MDM),在实施过程中实现各系统的数据集成和接口统一管理,避免数据断点、接口重复开发等问题。
制造企业必须改变“竖井式”的单元系统实施与应用模式,尽量避免软件系统功能重叠,导致重复投资等问题,使企业投资的工业软件能够达到预期的成效。
2、重建设,轻运维
制造企业在工业软件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维的问题。在系统采购和实施阶段,企业会展开需求分析、系统评估、可行性分析和招标选型,重大项目高层领导也会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系统上线以后,却缺乏持续的运维,应用软件多年不进行维护和升级,系统功能与实际业务流程的匹配度差距越来越大,系统价值难以发挥。
e-works咨询团队服务的一家制造企业应用了国际知名的ERP系统,上线七年未进行持续运维,而企业的经营模式、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ERP系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差距越来越大,业务部门的意见也很大;与此同时,ERP系统的新版本与企业应用的老版本功能也有了很大差异,企业重新升级的成本几乎与重新购买相同,在老版本上做的二次开发模块也需要重新开发。
企业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唯的不变就是变。因此,e-works建议企业在工业软件系统选型时,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柔性化、平台化、可配置和可扩展;同时,企业也需要及时对系统进行维护升级,企业的IT团队要能够及时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对信息系统进行重新配置,尽量减少语言级的二次开发,注重IT治理。
3、重工业软件应用,轻数据价值体现和管理改善
很多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已经应用了诸多工业软件,但应用的效果和发挥的价值却参差不齐。一方面,虽然企业工业软件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但企业对系统数据木身缺乏分析,数据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难以支撑企业决策;另一方面,企业想借助工业软件去管理大部分的业务问题,但却忽略了企业本身需要进行管理改善,业务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很不完备,造成工业软件的应用效果未达到预期。
一些优秀的制造企业在工业软件选型之前,除了必要的业务现状调研、需求分析等工作外,还会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包括营销模式、研发过程管控、生产运营体系、物流供应体系等,通过建立组织、完善制度、输出改措施和行动细则,来支撑整个系统的建设,真正地做到“管理先行、业务驱动"。在应用系统的基础上,通过BI决策分析对数据内涵的价值进行挖掘和分析利用,对各类业务进行前瞻性预测及分析,并实现战略分解和运营监控,为企业各层级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企业要做到工业软件应用与管理改善并重,通过推进业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结合系统实施提升管理基础,使信息系统有效地支撑业务运行。在业务系统全面应用的前提下,对各类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有效支撑决策。企业应当将组织和制度的完善与管理手段和工业软件进行匹配,对包括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管理模式、绩效考核体系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持续改善,,从而提升应用效果,发挥工业软件实施的预期价值。
工业软件的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不仅需要系统地进行规划,在规划落地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滚动规划;制造企业必须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既要考虑系统的先进性,更要考虑实用性;制造企业既要建设好自身的专业团队,又要适时引入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和数字化、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